所有人都會希望家裝能夠經濟實惠,所以長久以來,消費者與裝修公司在預算報價上一直是最有爭議的地方。預算不但要聽裝修公司報,自己也要做到心里有底,如果自己都算不清這筆賬,胡亂的砍價或者一味的聽信都是有失偏頗的。小編為大家帶來家裝預算中常見的幾大陷阱,希望大家能夠真正的做到開心家裝。
陷阱一、憑價選商
消費者在選擇家裝公司時,總會經過反復比較研究,才最后決定的。其中,裝修公司給他們的工程總報價,就是參考的一個因素,他們往往會選擇總報價比較“劃算”的裝修公司。
陷阱二、偷項漏項
裝修公司為了盡快讓客戶簽訂合同,會在施工報價單上有意漏項不報,這樣給消費者一種整個工程價格便宜的錯覺,等施工開始后再增項、增加報價。比如故意漏掉包門套、窗套等項目,等到施工時,這些項目肯定是要做的,消費者便不得不增項。
陷阱三、減少數量
裝修公司在報價方面的另一大伎倆就是減少數量。譬如鋪木地板、上灰、做的柜子等,涉及到面積的,就會把數量報得比較少,到結算時就不止這個數。
陷阱四、低報補差
為給消費者報價較低的感覺,裝修公司會有意把主材價格報低,在施工中由消費者再補差價。比如說買瓷磚,在報價時按1.2元報,但是在購買時消費者看到1.2元的瓷磚質量不好,自然要求買好點的,其中差價就由消費者補齊。
陷阱五、挖蘿卜填坑
很多裝修公司緊緊抓住消費者貪圖價廉物美的心理,在報價上做手腳,采取“挖蘿卜填坑”的辦法補回差價。譬如把大項目(如衣櫥、書架、門等)的定價盡量報低,讓消費者感到,這家公司報價比較公道;再將小項目如頂角線、踢腳線、乳膠漆的單價適當調高。
陷阱六:魚目混珠
比如,裝修公司最后提供的圖紙和報價單,應表達清楚每個部位的盡寸、做法、用料,包括品牌、型號、價錢,例如,不能用籠統一句“廚房組合柜一套”來概括詳細項目;如果有些組合柜是由許多小組合柜組成的,用戶應清楚這些小組合柜的型號、尺寸、相關配件等內容。
此外,為防止偷項漏項,消費者在收到工程圖和報價單后,一定要仔細閱讀,查看您所要求的裝修項目,裝修公司是否已全部提供,有沒有漏掉項目。往往許多用戶,關心的只是最后一個總報價。假若這總報價并不包括用戶需要的項目,那您將會受到經濟損失。